申请博士一直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,不仅仅是申请的过程和准备的材料比本科和研究生更为繁重,更是未来5年人生和生活方式的选择。大概还是因为家里一直以来的熏陶,读博一直躺在我的schedule里没有下来过,不管中间是学习还是工作,最终还是选择了读博以及做教职成为我的long term commitment。我的经历可能和大多数同学直接申请博士不太一样,本科毕业之后我选择去金融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,之后才继续我的学习旅程。在金融公司工作的这两年,我主要在研究部(卖方)和投研部(买方)做分析师。工作非常辛苦,传说中的投行100h/week的确名不虚传。不过也恰恰因为这段经历,最终让我选择了Accounting这个专业作为我PhD专业和方向。分析师在业界工作里面是妥妥的金融领域,日常工作包括跟踪公司日常,实地调研,更新模型,盈利预测,撰写研究报告等等。但是不管是分析师的工作还是分析师这个群体,在学术研究领域归在了Accounting这个方向。所以基于我已有的经验和兴趣,在读博的专业选择和研究方向上,我最终确定了就是Accounting。在定下来要读博和要读Accounting博这两件大事之后,我就开始审视自己的Background和Admission之间的差距,用各种方式寻找有相关经历的前辈老师们听听他们的意见。也许是大数据懂我了,也许是微信懂我了,搜集信息的时候就找到了星杉的Tim老师。不得不说,这个神奇的推送,让我在申请的过程中得到了太多Tim的帮助,先说一句感恩!申请美国Accounting博士最主要的申请材料就是推荐信,成绩单,简历和文书,研究计划并非强制要求,所以我直接就忽略。而这些材料之中重中之重就是推荐信,一封强推能直接让你reach到彩票校,所以这个可以说是我下功夫最多的一块了。我的最终申请是3封强推,一封现在学校的PhD Coordinator,两封RA Supervisor,为了这三封推荐信,我度过了最惨的一个Summer + Fall。由于之前从来没有做过research,也没有什么independent research project,在加上当时都是Zoom University和老师完全没接触,所有研究经历的积累都是申请季前的一个暑假大力出奇迹。和Tim聊了聊我的Background和Target之后,他给我推荐了几个香港在招的remote RA position。又顺着这个思路,最终找到了一位在Finance Dept但是做Analyst相关的Professor,跟着她做RA攒攒经验,最终get一封强推。除了香港这个RA以外,我开始了疯狂的Cold email美国学校的Professor们,寻找做RA的机会。在工作中积累的积极主动Voice out的品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,最终reach out到了一位藤校的AP给她做RA,并get强推。过程中非常感谢Tim帮我mock interview,把我惨不忍睹的interview transcript改成了相对满意的状态,最终帮我拿到了RA position。
推荐信在我的申请过程中绝对是最最最重要的申请材料,没有之一。所有我拿到的面试,过程中都提到了我的某位推荐老师和他们的联系,并且都是各个项目的PhD Coordinator或者Chair提起来的,所以这种联结真的是重中之重。虽然之前有看帖子或者经验说Full Professor比Associate Professor的network更好,他们都比Assistant Professor的推荐更强之类的,但我个人的经验AP的强推也很厉害,而且跨地区(香港和北美)的联系也很强,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拿到强推,不要太在意导师Title和地区。我最终的三封推荐信是两封RA导师,都是AP,还有一封本校会计系Full Professor。拿信的过程也略有差别,RA的推荐信就是先找RA,然后积极表现,之后和导师要信也 顺理成章。本校教授的推荐信是去旁听PhD的课,然后去Office Hour,认真完成作业,上课也尽量问问题,表现出来自己的积极性和好学就可以了。这里额外多说一点,不管是申请学校还是找工作,都要be brave,勇敢voice out,积极寻求帮助,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。特别是教授老师,他们真的都非常愿意帮助学生,只要正常表现,做个正常人,也不需要展现自己多么聪明多么优秀,每次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正常交流,都能给教授留下积极印象最后get推荐信的。申请材料的最后就是文书,我在文书方面下的功夫可能没有准备前面那些材料来得多。这里要特别感谢Tim帮我调整思路,来回多次给我文书的反馈修改,真的非常有用!文书的重点就是把你的心路历程和准备工作好好sell出去,整理文书素材的过程也是深度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读博,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的博,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,为什么选择这个老师,自己过往的经历是如何shape自己的,过往的经历又是如何contribute申请的,等等。一旦想清楚这些问题,文书的思路和架构也就非常清晰了,再填充修改成完全personalized的文书就非常容易了。
所有的材料都打包好,交完申请,就可以安心过个圣诞了。交申请的时候我是提前总结好了一个Excel表格,里面有我的application account,password,application address,ddl,professor information之类的基础信息,防止自己忙中出错,错过ddl。另外在和老师要推荐信让他们提交的时候,要集中时间段发给他们,这样也方便他们一次性提交,避免遗漏。
我其实完全没有提前准备面试,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前3所收到面试的学校都给了WL的原因,大家还是不要学我比较好哈哈哈。我遇到的面试形式主要就是一对一和多对一两种,大多数学校都是一轮,只有两所学校是多轮。面试题目主要围绕三个部分:①自我介绍+为什么读博+为什么读会计博+为什么我们学校,这些都是梳理文书的时候就烂熟于心的问题,这里要特别注重自己为什么想要做research这点;②过往经历,我有研究和工作两种,都要注意自己都做了什么,已经做过的东西和申请有什么联系,这些经历是怎么引导你申请博士/这个专业的博士;③给教授的问题,这个就比较多了,只要和program相关,或者是对他的某个research感兴趣也可以问。
其实自己面得好不好一结束就差不多知道,准备面试的时候要格外注重自己和学院/老师到底是那里match,如果你很喜欢这个学校就要投其所好,并且表明自己的决心就是想要这个方向。另外不要oversell过分夸大自己,不然编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能变成一个坑最后得不偿失。面试其实是双向选择的过程,学院和老师当然是在挑他们喜欢的学生,我们也是通过这个过程更加了解学校的风格和自己是不是match。毕竟是5年的long term commitment,选择对自己口味风格的学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!
我应该是属于申请过程中比较顺利又很幸运的学生了,最早拿offer的时间差不多是2月底,之后3月陆陆续续收到offer,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4月初。期间也收到了拒信和WL,情绪波动在所难免。过程总归是艰辛,但是回头再看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。415 DDL之前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就在本校,program更加了解,professor都相对熟悉,学长学姐也都很nice,希望未来5年能够平平稳稳,最后心态健康地毕业!
好啦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,我们会持续跟进其他学长姐的留学生活哦,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这个系列!以及想要了解更多项目信息或留学辅导的宝宝们,欢迎私戳星杉君咨询详情哦~